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研發新品種 以契作創造台灣小麥文化

2017-05-13 23:30:56

跟水稻相比,小麥的經濟價值較高,許多農民種起了小麥,但也因為近年來台灣的氣候異常,連日降雨後會導致小麥穗上發芽,為了讓台灣的小麥農有更穩定的收入,以契作的方式、或是進行品種的研發和引進,都是新的方式,還能創造出屬於台灣的小麥文化。

20170511E02.jpg

小麥農友 看天吃飯

一株株麥穗彎著腰在田裡等待農民收割,過了一年時間今年總算有些收成。

外埔雜糧班班長 洪聖淵:「去年的收成是幾乎外埔區61公頃,幾乎是完全沒有收的。」

105年初因為氣候異常加上連日降雨,台中外埔地區的小麥3月幾乎全部穗上發芽,農民整整少了半年收入,就連今年連帶受到影響的麥田,收割工錢可能都高過於收入。

記者 曾奕慈:「因為去年穗上發芽的關係,導致今年有部分小麥的品質是受到影響的,像這樣兩公頃大的小麥田,只有部分的小麥品質是能夠達到採收標準,因此有些農民就會乾脆放棄採收。」

外埔雜糧班班長 洪聖淵:「像我們一般成熟的小麥,你只要用手稍微把它搓揉一下,它的小麥種子就是會直接脫落。」

20170511E03.jpg

透過契作 穩定收入

不過捧在手心的麥子,經濟價值比水稻高出許多,光是1分地就能多出4到5千的收入,尤其隨著台灣人口減少,飲食習慣的改變,小麥需求量增加,4年來透過契作更提高農民種植小麥的意願。

外埔雜糧班班長 洪聖淵:「我們是用契作的方式,所以相對的價格是保證價格在收,所以沒有說收成或品質不好,(價格)就相對地降低。」

轟隆隆的工廠裡,工作人員戴著耳罩,這裡正在進行麵粉的碾製。小麥跳動、磨粉,一粒粒的小麥跳動著,經過第一階段的破碎,麥子就會進到磨粉機,同時在一次次的過濾後,製成麵粉,而另一頭排出的則是麩皮,可以提供農友做堆肥,在這裡銜接起了小麥的生產和銷售端。

麵包工作坊總監 施明煌:「我們正在做全麥的貝果,那這個全麥的貝果就是,它含有51%的全麥粉在裡面。」

20170511E04.jpg

透過契作 穩定收入

領著我們進到麵包工作坊的是這裡的總監施明煌,2007年著手小麥的復育和種植,再陸續和農民進行合作自己也成立了品牌,藉由麵包來推廣台灣小麥。

記者 曾奕慈:「把麵糰揉成長條形,再圍成圓圈,貝果就成形了,利用小麥,不但能做成健康的麵包,也讓他們在工作上獲得滿滿的信心。」

笑著和自己的員工比賽,施明煌靠著一整套SOP,讓身心受限的員工們也能憑自己的力量做出一個個美味麵包。

麵包工作坊總監 施明煌:「我們只要按照那個溫度、濕度,還有標準的配比做好,那我們控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之內,那就可以讓我們的夥伴,達到一定的工作能力。」

加入了燕麥和南瓜仔等穀物,這裡每天得做出上千個麵包,每到下午5點就是他們準備出貨的忙碌時刻,而這樣忙碌的背後,也為農民和台灣小麥找到了舞台。

麵包工作坊總監 施明煌:「農民常常會講一句話就是說,不是我會不會種,是有沒有人,要不要買,所以其實農民在確保,他的出路的時候,農民是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20170511E05.jpg

獨鍾小麥 創新品種

曬乾後的小麥經過脫粒和風選,留下重量足夠的麥子,還要利用濕度計測水分,台中農改場持續研究小麥的育種,而關鍵人物就是林訓仕,睽違20年,今年他成功研發小麥新品種台中35號。

台中區農改場技佐 林訓仕:「我們這個品種的話,它的另外一個特性就是,它的產量比原來品種高17%,那它又有耐倒伏,適合機械採收的一個品種特性。」

仔細比較一下,左邊是新品種台中35號,右邊則是一般最常用到的台中選2號。左邊屬於低筋的白麥品種,顏色較白,適合拿來做成餅乾和蛋糕;右邊因為屬於中高筋,適合做成麵條,兩種不同品種,未來在加工製品上將能有明顯的市場區隔。

試管搖晃,每一次的品種研發,都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驗,麥子是否穗上發芽,還有含了多少比例的蛋白質,這些都會影響到終端產品的表現,不過經過七八年來的推廣,原本全台只有台中大雅有70公頃在種小麥,現在全台已經有將近700公頃的麥田面積,只是研發過程中最大挑戰,還是氣候的影響。

20170511E06.jpg

獨鍾小麥 創新品種

台中區農改場技佐 林訓仕:「主要是說它的生育時間,不要拉得太長,那盡量在我們梅雨季節來臨之前,就可以採收的一個品種。」

而在台中大甲,還有一對兄弟,致力引進不同品種的小麥。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主席 馬聿安:「你不同品種它就有不同的風味,所以消費者他可以認識這個台灣小麥,它不是一個非常、很無聊就是一個味道而已。」

皮膚黝黑的馬聿安在小麥田裡像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和哥哥輪流開著收割機,眼前這一片金黃稻穗就是1月種下的新品種。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主席 馬聿安:「這個風味會有一個蛋香味,雞蛋的蛋香味,那蠻棒的。」

在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唸到博士,一心想的就是種田。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主席 馬聿安:「我現在拿這個比較黃的這個農院2號,它是一個二稜大麥,那我手中另外一邊這個,這個是中興4號。」

20170511E07.jpg

引進品種 創立品牌

現在光是他手上的品種,小麥就有3種,大麥4種,而其實馬聿安在大三開始就已經有了種田的想法,本來從水稻種起,2011年開始了小麥的輪作,陸續引進不同品種,2013年創立自己的品牌,和數十家廠商合作,其中又以做麵包和釀啤酒的居多。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主席 馬聿安:「讓消費者可以自己去調和,就好像他加葡萄乾、加糖、加牛奶什麼之類,消費者就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多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小麥的一個文化。

以農為本的台灣,過去吃的小麥卻有大量來自國外,現在有了致力於研發和種植的這一群人,民眾不但能吃到本土小麥,台灣的土地也多了大片的麥田風光。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