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發揮群聚效應! 北中南生醫聚落成形

2017-08-27 20:00:12

台灣積極發展生技園區,從北到南,各區都有越來越多的生醫業者紛紛進駐,形成了群聚效應,互相交流,而另外像是台中的塑膠中心,也逐漸向高附加價值的醫療器材發展,不過生策會執行長則認為,應該將北中南視為一體,進行串聯,在國際行銷上將更具說服力。

20170825D02.jpg

塑膠轉型 進攻醫材

飼育員準備著墊料和水進到動物房裡,維持實驗動物的生活環境是每天的例行工作,打開盒蓋一隻隻小白鼠急著探出頭來,這裡是塑膠中心的生物相容實驗室,所有開發出的產品都得經過動物試驗。

塑膠中心研發專員 黃斯維:「如果說牠有立即性的反應的話,代表說我們施作的樣品代表有毒性或刺激性,那就不太適合用在我們人體身上。」

在台中成立了25年的塑膠中心陸續接觸醫療相關產業,近5年來更是積極投入醫材應用。

記者 曾奕慈:「為了積極投入高分子醫材的應用,塑膠中心從一開始的產品設計開發,到104年成立了這個實驗室,就是為了要整合醫材產品的測試與驗證,要從單純的塑膠產品走向醫療領域,看準的就是高分子醫材的高附加價值。

20170825D03.jpg

塑膠中心總經理 蕭耀貴:「對國內的產業來講,它的加工的能力也足以應付,只是醫療器材它可能要面臨到的不單是一個加工技術的,能力的建構而已,它還必須要通過法規。」

和國內醫材業者合作,協助產品驗證並輔導上市,因為除了金屬之外,高分子也就是塑膠,是目前全球醫材用量最多的材料,若是讓國內業者成功開發第二、三類醫療器材,塑膠醫材的高值化更是不可限量,像是價值1元的PP熔噴布加工成一類醫材醫療口罩後,價值變成了4元,若是再經過表面技術成為二類醫材的白血球過濾器,價值更是直接乘以百倍,而這樣的好處不只是對醫材業者,醫療院所也能直接在台灣取得成本較低的器材,對民眾更是有益無害。

塑膠中心總經理 蕭耀貴:「對一般的民眾就醫的民眾來講呢?以往他可能因為健保不給付,那他如果要用國外一些高階的醫療器材,他可能要付出更多的醫療的成本。」

20170825D04.jpg

生醫發展 具前瞻性

台灣重視生醫發展根據生策會調查,生醫上市櫃企業2016年總營收額達2355.24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了234.35億,成長率達11.05%,而不只是各產業跨入醫療領域,在南港生技園區以新藥研發為主,竹北有新竹生醫園區配合工研院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是檢驗和資通訊醫材,台中在園區外,有少數幾家研發精密機械器材的廠商,南科則有傳統產業轉型植入性醫材等業者。

生策會執行長 錢宗良:「任何一個生技園區,它有它的主要特色,但是它並不排它,也就是南港國家生技園區,它要做醫療器材也很好,特別是針對新創的團隊。」

生物科技公司副處長 陳菀均:「它們利用腫瘤細胞為環境的細胞,然後讓這樣子一個藥物篩選的系統更貼近人體。」

20170825D05.jpg

新藥業者 進駐南港

在試量產開發階段,從實驗室和幹細胞篩選平台間不斷來回測試,它們是位在南港的生技公司,主要開發過敏和腫瘤藥物,2010年成立之初就選擇進駐南港生技園區,看中的就是這裡聚集各研究機構的強大資源。

生物科技公司副總經理 陳念宜:「有許多的生技廠商進駐在此,那這個部分再變成同業相互扶持的一個很好的平台,同業之間分享資源、分享經驗,那可以大大加速我們生技業的開發。」

20170825D06.jpg

生醫企業 形成聚落

將鏡頭轉往新竹生醫園區,這裡也是國家重大建設計劃之一。

記者 曾奕慈:「佔地38.1公頃的新竹生醫園區,有研發中心、育成中心,還有不少的生醫中小企業進駐,在這裡不僅形成了一個平台,還產生了聚落效應。」

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 廖俊仁:「那我們今天開發一個泡沫式人工腦膜,我們把膠原蛋白跟二氧化碳充在這高壓鋼瓶裡面。」

20170825D07.jpg

2012年成立的這家新創公司,就是由工研院出來開設的,主要開發神經外科的高階器材。

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 廖俊仁:「這材料比較特別的是它可以塗佈在腦上面的一個缺損,塗完之後,材料碰到體溫3分鐘之後,就會成膠。」

在生醫園區成立不久,就進駐這裡的他們,深深感受到所謂的磁吸效應,除了期盼未來更多相關企業進駐,還有正在蓋的台大醫院,也將是園區重要的建置之一。

20170825D08.jpg

生醫材料公司總經理 廖俊仁:「因為它不是單純只有廠商跟廠商之間的互動,包括廠商跟政府,或醫院整合的一個效應,這種方式其實,包括在國外或矽谷,其實蠻有這種群聚效應對產業發展是蠻有幫助的。」

竹科管理局局長 王永壯:「特色醫療專區我們最近公告也有9家來應徵,同時它靠近科學園區,所以跟ICT結合跨域的整合,是非常的方便,人才也足夠。」

不過生策會執行長則認為,各園區帶給新創產業的空間,除了是給年輕人的舞台之外,北中南的生技產業也應該被視為一體。

20170825D09.jpg

生策會執行長 錢宗良:「台灣的生技產業不要太分什麼北中南,應該是把它看成一整體,互相支援,把它串聯起來,這樣的話對於國際行銷而言,更具有說服力。」

20170825D10.jpg

從北到南台灣的生技產業逐漸步入高階,未來如何密集串連,並實際發揮生技廊道的效應,更是打造亞太生醫產業重鎮的同時,值得重視的一環。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