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自動化時代來臨 自動烹煮系統新體驗

2017-09-10 13:37:18

為了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製造業更早致力發展無人化的生產模式,並且在廠房導入數位化工具,應用程式平台可以從流程自動收集.整合數據,顯示KPI提供所有人查看,只讓企業大幅降低57%以上的培訓成本,時間也省下92%。對傳產來說,最難的是連煮飯,煮菜也能自動化,國內業者花了五年研發出機台,只要一分多鐘的時間就能把食材烹煮完畢。

20170910C02.jpg

自動烹煮 速度驚人

合默麟機械總經理 游雅純:「那這台機器呢,你在煮飯的時候,沒有油煙,如果你三菜,一個飯、湯,十分鐘,你就可以把一餐都打理好了。」

展場上,業者力推自動烹煮系統,讓民眾們紛紛好奇靠近。

合默麟機械總經理 游雅純:「來,自己自動拿沒關係,別客氣。」

業者也大方拿出剛從機台中烹煮完畢的料理,請民眾來試吃。

20170910C03.jpg

民眾:「它雖然是一分鐘做好,可是他吃起來像是,熬了一個晚上這樣子,非常的美味。其實(味道)差不多。」

到底是什麼樣的設備,讓食材一分鐘變美味,打開機台,放入食材。

雙重熱源 加溫更穩

機台上方是微波設備,下方則是電磁爐加熱,中間是裝入食材的密封盒,以電磁爐來補足微波,雖然快速,卻總是外冷內熱的缺點。

記者 詹舒涵:「只要一分多鐘的時間就能靠這個機台,把食材即時的烹煮完畢,而且還可以完成殺菌喔!而這一套系統就是由國內的業者自行來開發,耗費了五年的時間,在今年正式對外來公布。除了高麗菜,就連生米也能靠著這一套系統煮成熟飯,而且一個小時的產能可以達到兩千碗。」

20170910C04.jpg

煮飯簡單 產量驚人

定量注入米飯,一份份在輸送帶上往前來封膜,精準放入加熱盒當中,再由機器手臂密封上蓋,這套系統預計能減少八成人力,但每個步驟都得精準接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這背後的研發商本身做食品封包起家,已經超過了20年充足的經驗,研發更加準確。

合默麟機械總經理 游雅純:「最近一些食安的事件,一直爆發出來,所以才讓我們覺得說,我們是不是用我們的能力,去把食安這一塊,得更好,因為食衣住行,那其他的,都有人在進步,但是只有食的這個部分,沒有人再去做。」

20170910C05.jpg

減少人員 降低汙染

自動化流程減少人員接觸,也少了細菌汙染的可能,密封加熱又能夠少去空氣接觸,控制溫度就能夠殺菌延長食物存放時間。

20170910C06.jpg

透過19個探測點的檢測能夠清楚看到,食材透過這套系統受熱相當均勻,每個檢測點溫度都相當,減少外在環境或人為因素產生的烹煮誤差。

合默麟機械總經理 游雅純:「連昨天,最近也有人在談這個事情,譬如說像義大利麵品質的確保,那安全性、那還有就是說,他人員沒有辦法請到人家來,師傅來看這整個爐火這麼熱,天氣又37、38度的,那這個都是環環要解決的問題。」

紡織人員:「直接推到我們的縫紉機,然後條碼會自己掃描,然後讀取,全部都設定好了,然後開始車縫。」

20170910C07.jpg

人力高漲 機械代勞

同樣需要自動化的,還有人力需求龐大的紡織業。

聚陽創研中心資深經理 張蘴富:「我常常說,緬甸大概是成衣業的最後一個樂園,因為他的成本現在來說,還可以接受,可是未來幾年內,我認為他(薪資),還是會高漲上來的,那我們剛剛提到的,消費者在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價錢,能夠買到產品的話,我們老是靠人力或是低成本這個方法,我覺得在短期內,這個紅利會消失掉。」

紡織業者的一段話道出了市場追求人力的無奈,所以在傳產業者設立的這個創研中心裡,一座機台就要價台幣150萬,能夠減少7到8名人力,透過電腦操作精準快速。

20170910C10.jpg

記者 詹舒涵:「除了產線要升級之外,更重要的是背後智能化服務的一個導入,我們來到的是國內的科技大廠,在這裡2014年的時候,開始規劃整個園區,2016年,智能化的服務正式上線了。你可以看到很多的資訊都會秀在螢幕上頭,而且他們還有專屬的戰情室。」

20170910C11.jpg

整體規劃 科技布局

從打造園區開始布局,走向工業4.0是條漫長的路,卻能讓一切變得更加清晰。

研華科技經理 劉厚民 vs. 記者 詹舒涵:「(經理是不是跟我們說一下,我們從螢幕上可以看到什麼樣的資訊)。是,可以在所有場域裡面,了解到每一棟樓的用電情況,當日峰值我們計畫是多少,本日用電目前幅度是多少。除此之外,當我進入林口M棟的時候,我可以看到裡面的細節,從哪個區間超標,到哪個樓層,通通一清二楚,讓管理者對產線管控更即時,也更省力,而且能夠跨廠區監控,產線資訊都能秀出來,讓這個空間成了主管們開會決斷的戰情室。」

20170910C12.jpg

研華科技經理 劉厚民:「數位化之後,資料採集到系統裡面去進行自動的分析,分析完畢之後,我們可以知道,這裡面的訊息加速了我們做決策的效率。」

影片口白:「無須更換現場設備,即可完成機台連網,以蒐集設備狀態,生產資訊及環境數據。」

而這樣的全面升級,廠商坦言,對於台灣產業來說,其實有很好的技術環境。

20170910C13.jpg

研華科技經理 劉厚民:「目前來看的話,很多的硬體商其實都在台灣,在各個廠商聯合起來,在一起合作的情況之下,其實從最基礎的資料採集的感應器,一直到系統整合商的合併,一直到最後整體的雲端技術的演算,其實都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是我們台灣最大的優勢。」

從產線自動走向資訊整合,再到後端的即時分析,如何少了人力,卻不缺乏生產動力,將是台灣各行各業都該思考的翻轉新契機。

攝影剪輯 鍾德榮 連裕閔 採訪撰稿 詹舒涵 戴元利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