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國防技術新戰場 太空研究趨勢正來襲

2018-03-05 21:45:37

你是否也覺得太空離我們很遙遠呢?其實太空技術,早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是GPS導航,就需要航太技術,另外太空通訊也跟國際間國防大戰息息相關,而我們台灣其實有一間太空學校,我們有什麼樣的研究能量?又有哪些科學家在為解密太空而努力呢?帶您一起來了解。

太空學校 幫你圓夢

火箭升空、探索宇宙,你覺得這一切離你很遠嗎?在台灣,其實有一間太空學校可以幫你拉近距離。

太空學校執行長 劉倬宇 vs. 記者 詹舒涵:「ok,謝謝。」

辦公室裡到處都是太空人、火箭等等裝飾,滿口太空夢的劉倬宇,是太空學校的創辦人之一,原本在美國休士頓開了公司和NASA接觸合作後有了新想法。

太空學校創辦人暨執行長 劉倬宇:「 那本來我們是走IT的軟體的,然後,後來我們覺得NASA,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些元素真的可以讓,給我們青少年,後來就談了幾次,一回生、二回熟,有一天NASA打電話跟我說,James你要不要來看一下有一個東西。」

參觀學生:「啊啊啊啊。」

在NASA的訓練中心,目睹訓練過程,利用水中浮力模擬太空作業環境。

參與學生:「這真的非常有趣,很多作業,但最後這確實是非常的有趣,我想最棒的部分是。」

在鏡頭前難掩興奮之情,這樣的課程經營了10多年,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但太空議題在台灣鮮少受到關注,要從小培養就得創造動機。

太空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 劉倬宇:「讓學生的想像力完全整個改變,為什麼要學數學,學數學是為了去火星,還有更遠的地方,學數學不是只是為了考大學,這個是我的一個學生,給我的feedback。」

以這間太空學校來說,每年台灣學生都有2到3百人,其實有興趣的人不少,但這些夢想可能成真嗎,事實上有一群太空人才,持續的、默默努力著。

第一個由臺灣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第四個自主擁有的人造衛星,冉冉升空,在這個衛星上頭,還搭載了一群太空科學家的研究計劃。

記者 詹舒涵:「在我手中,你可以看到,這是福衛五號的縮小模型,不過很少人會注意到一點,就是它旁邊有一個小小的立方體,你有看到嗎?這個其實叫做酬載,它用來蒐集太空當中,電漿的一個狀況是由台灣的中央大學自行來去研發,現在我們已經進到他們的研究室,跟著我們的鏡頭往裡頭來走一點,你可以看到這個立方體、金色的這個,就是酬載它原來的一個樣子,不過他要能夠跟著福衛五號一起來升空,就必須要經過很多的實驗,而在我後方,就是它實驗的地方。」

配合衛星 探索太空

筒狀的模擬艙空間、完全真空,來假設太空中的電漿狀況,也是裝置真正前往太空前的關卡。

擔任研發推手的教授很得意的告訴我們,太空變數很多、模擬預測的效果有限,但是自行設計就能讓應變力大大提升。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 趙吉光:「像我們這一次有調整了這個電流的設置方式,所以這個也就是在實際在運作中調整,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狀況,那當然如果儀器不是你設計的,那你連想知道這個原因是什麼發生的都不會知道。」

目前裝置已經跟著衛星繞行,蒐集到的資訊都能順利回傳,而這些數據現在可能經由分析,成為預測地震發生的可靠依據。

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劉正彥 VS. 記者 詹舒涵:「其實看到有一個凹槽就是像一個海灣一樣,就是電漿灣這就是我們太空天氣變化蠻多的。」

螢幕上一塊塊分布地圖,顏色異常區域代表電漿數據有特別變化,其實地球上的所以改變對宇宙都會有所影響。

台大梁次震中心主任 陳丕燊 vs. 記者 詹舒涵:「這些是我們的,這個天線。」

太空研究 國際合作

鑽研宇宙與天文粒子多年的台大教授帶著我們,參觀他的研究室,這些難懂的天線是用來觀測宇宙中的電波。

記者 詹舒涵:「宇宙對我們來說,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還有一種觀察它的方式,就是透過電波望遠鏡,也就是所謂的天線,因為在宇宙當中,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電波,但是這個天線到底能不能用呢?就要來這個無反射室,來進行一下測試,打開來讓大家看一下,這個門很沉重喔,可以看到裡頭有很多的泡棉,上頭都有碳粉,我們現在就把這個天線拿進去看它有沒有用。」

記者 詹舒涵:「好把門關上,電視機前黑黑一片的,不是你家電視機壞了,看一下裡頭本來沒有光線,因為要減少任何干擾的可能性,另外吸音海綿也讓你在這裡講話幾乎沒有回音,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測試效果。」

研究人員、仔細安裝,這些天線經過測試後就能進行任務,更曾經多次前往南極蒐集來自宇宙的電波。

接收電波的大型裝置正準備要送往天際,與美國、英國、比利時、以色列多國合作的計畫,在南極已經進行了十多年,教授坦言,以台灣國力研究能量有限,所以這樣的國際研究,對台灣的太空人才來說真的很重要。

台大梁次震中心主任 陳丕燊:「尤其在我們東亞這一塊,很多很多的國家都投入大量經費,做這個高等教育和科研上,那其實這個方面我們有點相對落後。」

太空探索 投入資源

確實太空是國防通訊的新興戰場,台灣就有企業家出資在台大興建了宇宙館 ,為自己一圓太空夢,也希望太空人才有更好的研究空間。

台大梁次震中心主任 陳丕燊:「這樣難得的捐贈,前後至少有十億台幣這麼多,台大能夠提供這麼珍貴的地,這個其實是一種產官學三方面合作的結果。」

從小萌芽、環境建置看似遙遠的星空,還有待更多太空人才,一同解密、一起開發。

攝影剪輯 鍾德榮 葉俊宏 洪榮斌 採訪撰稿 詹舒涵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