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選手不再靠天吃飯 運動科學精密分析

2018-03-21 23:03:45

田徑選手要怎麼跑得更快?體操選手如何挑戰極限?不是埋頭苦練就可以,這些都和運動科學大有關係,因此物理治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是奪牌選手的幕後推手,對於選手的生理機能做精密分析,除了事後的受傷復健,更積極針對哪些肌肉群,該怎麼鍛鍊讓身體準備好應付進階練習,只是可惜的是這樣的觀念在台灣並不普遍。

運動傷害 積極預防

記者 古彩彥:「台北大同體操館,從小學開始培育出許多國手,但是現場30多位體操選手,大概有兩到三成身上都掛著小傷,而對運動員來講,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運動傷害。」

講到受傷林冠儀曾經吃足苦頭,三年半前他在訓練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母親帶著他四處求醫,治療三個月卻沒有好轉,想不到最後是物理治療師救了他。原來林冠儀不是腰部受傷,而是髖部柔軟度及核心肌群訓練不足。

物理治療 守護選手

後來強化臀大肌以及腿後肌群的訓練之後,腰痛的問題沒有再發生過,也因為這次的接觸,讓大同體操隊開始和物理治療師密切合作,經費不足家長就自己湊錢。

賴品儒的狀況更驚險,全運會比賽前三天突然在練習時受傷,腳部嚴重血腫,後來在物理治療師楊宛青的協助下,重新回到場上勉強完成比賽,體操隊驚險奪冠。

體操選手 賴品儒:「我受傷的時候都這樣走,因為腳踝內側這邊會很痛,完全復原之前,現在每次練習,還是需要貼紮,肌腱會被這骨頭磨來磨去,所以我們才會衍生出這種貼法,來穩定這個肌腱,不要再被骨頭壓住。」

物理治療師 楊宛青:「(指導)我們將來要求到,每一個動作都是一百分。」

復健是最基本的,更積極的應該是運動傷害的預防。場邊的防護員手幾乎沒停過,輪流協助選手放鬆。

透過專業訓練,體操小將又能應付下一次強度更大的練習,但台灣大部分的體育訓練單位因為經費和資源不足,並沒有物理治療師或防護員的配置,通常等到身體出狀況才想到要找醫生。

記者 古彩彥:「這裡的選手算是幸運的,因為台北市從2014年開始啟動了運動傷害防護支援計畫,全台北市14所高中、16個站點總共有34位防護員進駐,也有選手因為對運動傷害的輕忽或無知,讓自己的運動員生涯提早結束。」

教練 鄭焜杰:「選手基本上都多多少少有點傷,那我們有些選手因為做物理治療,他恢復得比較快,當然經費要足夠,我們才有辦法去做這樣的事情。」

林冠儀母親:「早期我們都是等到受傷才去做治療,但是楊老師給我的觀念是,等他傷都慢慢好了之後,就開始做預防,所以開始就是有一些肌力的訓練,我一步步看到說孩子的成績一直在進步,然後那個體操的難度動作越來越強…」

運動科學 翻轉體育

台灣的運動產業這幾年才開始注意到物理治療師的重要性,但在歐美國家十幾年來 已經衍生一套訓練計畫。

記者 古彩彥:「這裡是台中的網球訓練基地,來自台灣和韓國兩國十四歲組排名第一的選手正在場上練習,為了翻轉體育,他們引進奧林匹亞訓練系統,希望可以用更科學的方式幫助選手。」

這套訓練系統是由教練、體能教練、物理治療師和醫師組成小組,分別收集選手的狀況,定期開會交換專業資訊再做出最終的訓練計畫。按這這項計畫,台灣網球小將林南勳,除了每天在場上練球之外,還有體能訓練以及物理治療課程。

物理治療師 顧迪繹:「我們會著重在他全身的肌肉、肌群,他都必須要去做訓練,因為你必須要全身的肌肉、肌群,他都必須要平衡,你才能夠去避免運動傷害。

林南勳以前和其他選手一樣,總是悶著頭練球,許多觀念也是到這裡才知道。

網球選手林南勳:「之前有一場比賽打很久,就打三個小時,打完之後,我就也沒有放鬆,隔天早上起來,就感覺肌肉很緊繃,打到第二盤的時候,就有抽筋這個狀況。」

而在美國致力推動奧林匹亞訓練系統的佐藤公威博士 也點出了台灣目前的困境

 

美國奧運訓練中心教授 佐藤公威:「台灣很多教練是來自於他們的運動專業,而不是來自於必要的學術領域。他們的知識跟我們現在做的比起來,落後二三十年,因為它們停在這樣的培育系統,如果你們不改變這樣的運動產業、培育文化,台灣將會被甩在後面。」

要翻轉體育提升選手的表現,從訓練培育系統改變,或許是個開始。

顏睿陞 古彩彥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