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腳踩針車.紗線.帆布包 "職人"手藝獲延續

2018-07-19 10:48:03

台灣紡織科技在全球知名,但許多人卻忘了,曾經是台灣重要經濟命脈之一的傳統布料、紗線、成衣等,卻慢慢走向夕陽產業。他們強調手工,卻敵不過快時尚與產業西進,這些"職人"在台灣漸漸消失。不過現在有不少業者,堅持善用這批職人,並且加入年輕人的創意,延續傳統技藝。

內灣老街 新玩法

記者 華舜嘉:「許多人來到內灣,常常逛逛老街就離開了,只留下『到此一遊』的印象,但其實你只要穿越過這一旁的時光隧道,你就能看到不一樣的內灣。」

翻轉過去煤礦與老街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精工,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園區,重新詮釋客家精神!

偌大的園區裡,處處都能看到台鐵舊宿舍蹤跡,九讚頭社區發展協會成立近二十年,循著挖礦精神,打造金工銀飾,並精選四大好書,讓訪客重拾書本,最難能可貴的是,「台灣水色」

品牌的建立,居然來自於一批即將被丟棄的「腳踩針車」。

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 吳界:「那時候我們就覺得丟了很可惜,那我們就一台兩百塊,透過阿姨跟校長認識,就跟學校買了下來。」

腳踩針車 延續生命

金融海嘯,讓許多紡織廠媽媽們失業了,她們卻成為台灣水色重要支柱。

劉大姊,國中就開始踩針車了,這幾乎是她們的嫁妝,也是她們的生命。

社區保留 工作機會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員工 劉琳妹:「以前我小時候的時候,我爸爸說女孩子不要讀那麼多書,你只要會做針車,做到老都有工作。」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員工 蔡秀嬌:「你要是沒有踩好,他就會倒走,顛倒走,顛倒走他就會卡線,不像我們工業車,你電開下去,一車他就可以走。」

或許不像工業車那般精準,腳踩針車卻蘊含著母親一輩的回憶,而舊物再生了 ,卻又面臨世代美學斷層。

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 吳界:「就是大家都覺得,可能客家花布他可能是客家的圖騰,但是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你走到街道上,你一定看不到一個人是穿著花布衣,或提著花布包包。這的確是比較弔詭的地方。」

青年創意 融入布物

台灣水色風格,不再只侷限花布,他們改走「生活布物」設計,找來20多歲設計師,為傳統增添創新。

設計師 陳念群:「他車完之後,然後我們還會再強調外面的車縫線,那阿姨們當然一開始都很抗拒說,咦?為什麼印完圖案還要車一個一道工,所以跟阿姨們溝通,我們可能就會跟她撒嬌,我們希望可以強調你車得那麼漂亮,我們可以去強調這個車縫線。」

年輕人用他們所學,將迷霧灰、 嫩草綠等代表台灣的不同顏色 ,融入設計中。九讚頭文化協會第二代種子吳界,不僅讓年輕人願意留在家鄉,也讓在地社區年長者,有工作機會。」

高級女裝技藝 重細膩

職人經濟,在台南也獲得延續。

耳邊縫紉機聲音,此起彼落。阿姨們正在製作的是帆布包。

廣富號組長黃春薇vs.組員:「還是要再緊一點,一點點就好,一點點。」

廣富號組長黃春薇vs.組員:「七分,先做個記號,七分就是這樣,先畫下來。」

而黃春薇,則是生產線上組長,每個環節都難不倒她。

唯一能擔負起品管重責,就是黃春薇被重用的主因。過去製作高級女裝的她,一股不服氣的精神,讓她從成衣踏入包包的世界。

廣富號組長 黃春薇:「(以前)都是拿衣服回家做,因為小孩子小嘛,要待在家裡,後來小孩子長大了,我想出來外面,不想脫離社會,就想出來看看,看看社會現在改變得怎麼樣。」

經驗累積 「資深」價值

廣富號創辦人 李小柏:「她的經驗,能夠在這個產業裡面發酵的地方,是精品的部分。因為其實你看,以現在快時尚,其實不會講究衣服的剪裁或細緻度,但是過去她累積高級女裝的經驗,她其實就是很多是精品的規格。」

廣富號創辦人 李小柏:「會登報是因為產業年紀,比較少網路資訊,習慣看報紙。」

職人精神在年輕一輩難尋,尤其還得要能獨立運作,完成所有細節,廣富號李小柏用最原始的方式,登地方報找到了黃春薇,而這裡的每個人,平均都在50歲以上。

廣富號創辦人 李小柏:「我在產業20年,我其實從第一天到今天,都不斷地在找(人才)。她(來應徵的人)以前可能做的部分非常簡單,只使用一種器具,可是其實一個包包,可能需要四種器具,再加上手工的器具她才能完成。」

不再是拼接式,一人負責一部分,而是人人都得學會各種縫紉器具,將品質提升到精緻,「經驗」體現了「資深」一輩的價值,這在台南格外普遍,因為台南,是紡織、成衣與布料重鎮。

紗線成衣業 漸凋零

紗線行業者vs.客人:「伸縮,黑色。」

已經開業近三十年的紗線行,上門的幾乎都是老主顧。

不僅年輕消費者少之又少,捲線機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低。八零、九零年代成衣廠西進,原本7-8成都做布料相關事業的台南市南區,到現在店鋪數寥寥可數。

葉皓宇父親 葉聰哲:「你如果沒有跟得上時代,跟得上腳步的話,就被淘汰掉了,然後加上到越南去做,還有到大陸西進。」

第二代 回歸自己的根

畢業後就想著,能替台南做些甚麼的第二代葉皓宇,突然他想到,回歸自己的跟。

和泰紗線行第二代 葉皓宇:「突然在家裡看一下四周,就發現,對啊,這個家就是影響了我,為什麼開始做設計,全部都是這個家影響我的,所以 why not?我為什麼不要用我自己有的素材去做。」

他思考著 如何跳脫成衣的刻板印象,他選擇了纏花工藝,而家中的紗線是他最大優勢。

紗線不再只能做服飾,在皓宇的手中多了新的可能。

和泰紗線行第二代 葉皓宇:「這個工藝,其實已經快要斷掉。」

纏花技藝 結合紗線

從過去的春仔花,到現在能做飾品,皓宇拿紙片塑造形狀,再拿拉緊後有光澤的繡線,小心翼翼慢慢纏,考驗著技藝與耐心。

和泰紗線行第二代 葉皓宇:「我覺得工藝他必須在不同時代,他必須要有他自己的面貌,迎合不同世代,這樣子才可以讓那個世代的人,可以容易接受。」

隨著時代而轉變面貌,皓宇的作品從杯子到客製化裝置藝術,甚至現在手中的耳環,難以想像的連結 擦出了新火花。

和泰紗線行第二代 葉皓宇:「滿多人也會給我回應說,我帶給了他們對線有不一樣的想像,大家沒有想過原來線也可以這樣做,不只是拿來做衣服。」

葉皓宇母親 劉錦秀:「如果不繼承(紗線行)沒關係,為什麼,因為現在年輕人都讀大學,沒有人在成衣方面,都沒有了,除非是讀設計的,所以說這個一定會走到沒落。」

堅持職人精神轉型升級,走出一條不同於工業化的路,是腳步快速的現代,極力找回的初心。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