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廟會工藝的匠人魂 歲月洗鍊歷久彌新

2018-07-19 11:01:46

台灣的廟會文化跟傳統工藝,在歲月洗鍊下,歷久不衰,這些迄今,仍堅持純手工的匠人們,在時代變遷下,不僅克服了機械化市場競爭跟傳承挑戰,也讓廟會工藝,走出廟宇,邁向人群,站上國際。

手工哨角 吹響國際

拿著自己親手打造的哨角,哨角師魏幼謙,滿是自豪,高齡91歲的他,說起純手工,眼神還是閃閃發光。

哨角師 魏幼謙:「我的哨角就是這樣才有價值,可以說基隆..吹到基隆,往南吹到恆春,不是機器做的,很輕,(對 是耶) 很輕,要是機器做的很重,這都手工做的。」

3毫米薄的黃銅片,得靠手工敲打,慢慢塑形,從基本的吹嘴跟裝飾環做起,到管身、喇叭。

哨角師 魏幼謙:「要銲錫後,再用白鐵線包住才不會開,吹40年都不會壞,人家才說,我做的這工作,有一個藝術性。」

銅片要薄,才能達到飽滿共鳴,好的哨角,在魏幼謙的眼中,從來就不只是樂器。

還是忍不住技癢,小試身手,其實上了年紀後,魏老師已經很少吹奏,近年來,大陸哨角搶市,台灣獨有的花瓣形哨角,質輕耐用,也被消費者看見。

哨角師 魏幼謙:「大陸,機器做的市場搶很兇,我跟他拚得歪哥起挫,(真的喔),白鐵做的沒有焊錫,我做的整枝都焊錫, 但是很薄,很好吹,吹起來很響,我的哨角就是這樣才有價值。」

記者 黃琲茹:「台灣獨有的廟會文化,造就了許多傳統的老工藝,但很多文化匠人,一輩子,做到老,卻面臨了傳承的問題,但其實現在已經有年輕的工藝師,願意為了傳統產業投入。」

與神為伍 工藝傳承

神像工藝師 林千翔:「我這幾年,我是把它,真的把它當,有點類似像是藝術品一樣在做,要堅持在傳統工藝,真的要有一點,瀟灑啦。」

一連串的下刀、敲打,雕刻細微到,就連手指都很講究,七年級前段班的神像工藝師林千翔,靠著40幾把雕刻刀,慢慢刻出神像粗胚。

神像工藝師 林千翔:「我用的不是典型,台灣最傳統,最常見的,自己發明了這套,用針筒,結果針頭要自己磨掉啊,然後你可以配置它的線的粗跟細,它是龍的鬚 對,它是正面的龍頭,眼睛 眉毛,然後它的鼻子 嘴巴。」

外觀打磨完成後,用針頭擠壓顏料,衣服上的粉線,只比頭髮粗一點,想畫得分毫不差, 除了眼力手勁,還要調節呼吸,神像工藝,一共17道手續,林千翔子承父業,也是全台少數的神像匠人中最年輕的。

神像工藝職人 林千翔:「如果你越在地的話,可以越國際化,因為其實它 這是很,很吸引外國人的眼光,什麼樣層次的客人,就去找什麼層次的師傅,就是 什麼層次的客人,他自然 他會去找,什麼層次的師傅去做,他想要的東西。」

或許是那份放不下的感情吧,林千翔一出生就與神像為伍,兩代師傅,各自對專業的堅持,也產生不少摩擦。

神像工藝職人 林千翔:「 走更精緻化,他覺得你這樣子,不一定賺得到錢啊,而且會做得很辛苦啊,你再怎麼便宜都,永遠都敵不過那種CNC,那傳統工藝的未來,誰要來保護,每個人都去做文創 但是,就是了無新意的創意,然後又沒有真的很有,很有深度的文化內涵,那 這個文創商品,有什麼意義。」      

一心一藝 鼓動人心

手工製鼓師 林存元:「大部分就是,牛皮都自己處理。」

一樣也是做工繁複的,還有廟會陣頭常見的鼓,製鼓師除了靠耳朵,調整音色。

來回踩踏「繃鼓」,幫鼓皮拉模型 全靠腳上功夫,鼓面除了能看到毛細孔,仔細聽,延展中的牛皮還會「呼吸」。

想做出好鼓 牛皮製成是關鍵,處理過的牛皮,穿上繩子後,全靠日照,繃緊曬乾,製鼓師跟農夫一樣,也是看天吃飯。

手工製鼓師 林存元:「放不到乾它就長蟲了,乳牛的皮就不能用,從去年到現在 水牛一直不多,黃牛它會多一點,但是黃牛能用的皮也很少,試音的時候就是調整這個,它的皮的鬆緊,要鬆的話就放低一點,它就比較鬆的聲音。」

手工製鼓師 林存元:「(比較緊的聲音對不對) 對。」

同一面鼓,依照不同用途調整,就能打出不同音色,但台灣的手工製鼓產業,一年不如一年,也面臨傳承的危機。

手工製鼓師 林存元:「現在年輕人也,就是想要速成啦,一來就講,我什麼時候能做得,做到大師傅這個階段,但是這個都要慢慢磨。」

時尚神冠 生活美學

超過600度的高溫火焰,把銀,燒得白亮通紅。

銀帽工藝師 蘇建安:「它剪下來就變成這個樣子,那我們再做敲打。」

比髮絲還細的銀線,經過敲打塑形。

最後的成品,只有指甲這麼大,精緻的天冠銀帽,得靠手工一片片排列拼湊,銀帽工藝師蘇建安,不只讓神明從頭「搞時尚」,也跟日用品結合,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

銀帽上的鳳凰,吊燈的雙龍搶珠,鏤空花瓶,在法國羅浮宮,義大利米蘭,德國展出也讓世界驚豔。

記者 黃琲茹:「你能想像傳統的天官銀帽,可以變成我手邊這些漂亮的飾品嗎,傳統的工藝技法,不僅在造型上做改變,加入了時尚元素,甚至還走進校園,要將工藝的種子散播出去。」

銀帽工藝師 蘇建安:「各位注意,不要把中間這一片夾死,這邊也過來一點, 這邊也過來一點。」

想為傳統工藝,找出路,得先秉棄過去師徒制,「不外傳」的舊觀念,寡占技術 隨著時代變遷,更需要新血注入,激發不同的火花。

銀帽工藝師 蘇建安:「 教學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蹴即成,你讓他進入到傳統那麼難,他一定會跳,跳開你就沒機會了,不外傳 這樣人家說越做越消失,那怎麼把這樣的技法,讓更多人知道,而且是被使用的,而且使用在生活,我們所稱的是生活美學的概念。」

「台灣的味道」無法仿造,文化匠人們「一心一藝」的堅持,不僅讓好手藝 有機會代代相傳,也為傳統廟會工藝,有了無限可能的新生命。

攝影剪輯 鍾尹倫 採訪撰稿 黃琲茹 雲林-台南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