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台灣首座再生藝術工坊 讓廢棄物變寶藏

2016-06-12 21:14:13

企業在製造商品時,通常都會剩下一些無法利用的下腳料,如果沒有資源回收,就是拿去銷毀相當浪費。在國外會把這些剩料透過藝術,讓這些廢棄物起死回生,現在台灣也有這樣的地方,結合企業、藝術、教育三方的「再生藝術工坊」就位在空總舊地址。同時在這裡也進行了一場翻轉美學的教育,讓小朋友們用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也就是「CIY」來製作作品。


再生藝術 改造廢物

有木頭和碎布,籃子裡裝了各式各樣的素材,小朋友在前面東挑西選,因為這些材料,都將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一部分。當企業在製造產品時,通常都會剩下一些無法利用的下腳料,除了資源回收,其實還可以走另外一條路,因此台灣好基金會在去年12月,成立亞洲第一個再生藝術工坊,要讓廢棄物重新活過來。

台灣好基金會教育組長 陳之軒:「我們台灣好基金會的董事,他十年前到美國,去看到類似像這樣子的地方,後來呢他就想說,這個東西應該要在台灣,也應該要有這樣子的地方。」

這樣的概念,也吸引蘆洲仁愛國小的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動手做。

蘆洲仁愛國小老師 楊瓊鳳:「在決定要來這邊之前,我們有我們班上的小朋友跟老師都有做功課,我很期待看到小朋友今天到底是怎麼做,怎麼做出他的作品,因為我們事前,並沒有讓他們先討論過要怎麼做。」


發揮創意 翻轉美學

原來這裡不只利用廢棄物做成藝術品,同時還建立CIY的觀念,也就是用「創造力」製作東西,小朋友利用不同的素材結合在一起,讓想像力自由奔馳。

蘆洲仁愛國小學生:「我想要做飛機,用自己的想法和點子去做它,就不會覺得那麼地辛苦了。」

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不只用CIY激發想像力,翻轉美學教育,還創造出更多可能。

TVBS記者 呂蓓君:「再生藝術工坊也跟藝術家或者是社區合作,讓他們發揮創意,把這些別人不要的廢棄物,重新改造創造一個新的藝術生命。」


企業樂捐 廢物再生

然而再生藝術工坊,也連結了企業、藝術、教育三方,當初有這樣的構想時,必須向企業募集下腳料,本來擔心吃閉門羹,沒想到卻非常踴躍。

台灣好基金會教育組長 陳之軒:「他們聽到我們的構想的時候,其實大家都非常的願意,木頭和布是最多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會直接銷毀。」

其中相當支持的公司,就是專門負責出口節慶飾品的貝金企業。做木工,動作熟練,不管是拔釘子、刨木頭都難不倒他。他是負責人潘堂模,除了捐出過季的節慶裝飾品,他還收集廢棄棧板。

TVBS記者 呂蓓君:「在我前面這堆木材,都是從廢棄棧板取下來的,經過處理變成一根又一根的木頭,看在一般人的眼裡或許是廢棄物,但看在某些人的眼中卻是無可取代的寶藏。」


他說這些歐美或日本來的棧板,品質都很好,不但是實木,而且是用人工造林的杉木做成的,不砍伐雨林更環保。

貝金企業負責人 潘堂模:「如果不回收利用的話,進口這些公司有沒有,他們把東西拿了以後,這些棧板就要請貨車,那個把它載走載去化焚爐把它燒掉,還要付貨車運費的錢,還要付給焚化爐處理費。」

同時潘老闆也發揮巧思,把這些棧板做成木工小物,舉凡像是筷盒、乾果盒,或者是桌子、椅子、書架,通通都親手做成,而他還有一個目標。

貝金企業負責人 潘堂模:「我本來想把這個木頭把它收集好,以後送回去花蓮鄉下,做一個庇護工廠,訓練當地的失業青年,或者是中輟生來做木工,做完以後訓練好以後,再輔導他們去就業。」


二手市集 弱勢就業

因為廢棄的棧板數目實在很可觀,潘老闆想利用這些免費的資源幫助弱勢,在花蓮買地蓋工廠,買設備、找老師,卻因為政府法規,花蓮縣政府認為廢木材不是資源回收的項目,已經兩三年仍然躺在市政府,沒辦法成真,但是,在桃園中壢有個地方,則是給物品和人第二次重生的機會。

TVBS記者 呂蓓君:「在木匠的家這裡,他們也接受民眾提供物資,像這個電腦主機,如果有些小故障的地方,他們也會請維修技師處理到好,再放上店面販賣。在這裡呢不只是維修,他們還提供中高齡的長者第二次就業機會,在這裡發揮他們的所長。」

電器師傅 吳朝煌:「剛開始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然後漸漸地修好東西,心裡面當然是會有,很快樂的成就感。」


俐落的切木條、打磨,這些都是要拿來製作DIY杯墊的素材包,他是木工師傅劉瑞龍,原本失業將近10年,卻在這裡重新找到成就感。

木匠的家專案經理 華思凱:「接觸到一個勞動部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覺得說其實我們滿適合的,因為這個方案的本意,也是要幫助這樣的族群,所以才想說我們就把跳蚤市集擴大,成立一個二手店好了。」

木匠的家,目前營收來源70%靠拍賣二手物所得,剩下30%則是政府補助,但因為有二手物拍賣,加上經營社區咖啡館,創造出20多個工作機會,讓身心障礙者用一技之長養活自己。未來也希望能持續擴大,幫助更多弱勢,再生不只是狹義的回收,而是給人和物品另外一種新的可能。

採訪撰稿 呂蓓君  攝影剪輯 葉俊宏 廖廣賓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