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規格化+計劃性生產 雲林水果玉米銷至各大通路

2016-09-22 21:25:48

為了方便田間管理,一年四季也都能採收,現在不少農民都採取計劃性生產,像是在雲林種水果玉米的農民,和農產科技公司合作,從生產到包裝出貨,全部規格化,以數據來管理所有流程,讓每天20噸的水果玉米,成功銷售到各大量販超市另外嘉義的木耳大廠,同樣採取計劃性生產,不過加入多年經驗來管理,也讓木耳發展出更廣的銷售通路。


水果玉米 一株一穗

走在比人還高的玉米田中仔細瞧著,只要同株玉米長出第二穗來就得把它割掉。

農民 張俊通:「這個不拉掉的話這穗長不大,營養分給別人吃了。」

一株只能留一穗,割下來還沒長大的就成了玉米筍,農民張俊通種玉米種了六年,利用計劃性生產方式,不但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玉米可以採收,也更方便做好田間管理。

計劃生產 全年採收


農民 張俊通:「譬如我現在種近3甲地,我分5梯次就是幼稚園的,國小的、國中的、高中的、大學的這樣。」

尤其在和農產科技公司合作後,更能專心顧好品質,甜度至少有18度以上,產量也比從前增加兩到三成。

農民 v.s. 董事長 熊亞萍:「鬍鬚長越多的話,以後就會越飽滿,這穗應該不錯喔,這穗不錯這些都很漂亮。

玉米田 規格化管理

親自到玉米田來關心生長狀況,她是農產科技公司的董事長熊亞萍,三年多前從金融業轉行接觸農業管理,為了讓玉米產品化,不但透過APP管理100多位農民的玉米田,從生產到銷售的流程也在她手中有了一套SOP。

農產科技公司董事長 熊亞萍:「他會用手觸摸譬如說你有缺米,然後有蟲咬的當然就第一個就打掉。」

水果玉米在農田經過第一次挑選,來到工廠還要經過兩次篩選,確認玉米360度都沒有受損,每支重量還得達到250公克以上。

數據化管理 更精準


農產科技公司董事長 熊亞萍:「它因為在超商的規格,客戶這邊來講的話,兩入一定要超過400公克。」

準備銷售出去的玉米不論盒裝還是袋裝,都要經過規格化。

TVBS記者 曾奕慈:「經過三次挑選後的水果玉米,可以看到外觀相當的漂亮,而且幾乎長得一樣,在經過包裝之後外面會貼上QRCode的貼紙,讓消費者知道生產來源。」

太空包 年產三百萬

手機一掃就能知道玉米的履歷資訊、生產紀錄,熊亞萍拿出過去在金融業數據化管理的概念,經營銷售這些玉米。

農產科技公司董事長 熊亞萍:「包括從那邊學的數字管理,人員管理包括HR,包括怎麼去招聘員工那包括整個的KPI。」

想翻轉傳統農業的銷售模式,從農民到作業員都穿上了公司的制服,流程也全部制度化。

木耳菌種 無菌植入


農產科技公司董事長 熊亞萍:「我們要品規的這個商品,那我才能夠減少更多的人力,然後減少用藥、減少肥料,我覺得這個是一定需要SOP的。」

除了將每天20噸的水果玉米成功銷售到各大量販店、超市和超商,熊亞萍更期待台灣能再次成為玉米出口大國。

農產科技公司董事長 熊亞萍:「我希望慢慢慢慢把它導入,譬如說一個月可能有好幾個貨櫃出去,那農民可以站在那個貨櫃前面,那這也是台灣之光。」

木耳太空包 年收四次

採下一朵朵的木耳,秋天的品質特別好,不過在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因為這裡的木耳也採取計劃性生產,而光是太空包,一天得製作出一萬個,一年生產11個月,年產量就超過3百萬個。

以木屑、米糠、黃豆粉和玉米粉,製作太空包還得經過高溫殺菌。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必須經過110度的高溫,經歷8個小時的一個蒸煮過程,才能把裡面的菌100%地完全殺除。」

栽種木耳 得憑經驗


同時也利用高溫讓裡頭的木屑和其他材料融合,在無菌的狀態下植入菌種。

TVBS記者 曾奕慈:「這裡是木耳的栽培室,可以看到我手上的太空包,上面是呈現白色下面是咖啡色的,而這個過程就叫做"走菌",從全部咖啡色變到全部白色,需要經歷一個月的時間。」

雙面都能生長的太空包一年就能採收四次。

營養木耳 成小學午餐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其實木耳它整個生長過程,最重要就叫濕度跟溫度,濕度是決定它的品質,溫度是決定它的生長的一個速度。」

利用黑網控制光線帆布調整空氣流動,還有調節溫度的自動灑水系統。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從木耳開包之後到長出來,差不多是一個七天長出子絲體,然後長出子絲體到整個採收,差不多要兩個禮拜。」

通過檢驗 證明品質


六區的栽培場一區就有近40間的栽培室這麼大的量,第二代老闆莊詠傑卻不願將每個環節數據化,因為他認為許多栽培的細節還是得憑經驗,另外像是採收下來的木耳也得靠人工,就是要一一去除沾黏木屑的蒂頭,經過分級才能包裝出貨。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木耳來囉!」

身為嘉義中埔的木耳大廠莊詠傑,每周還會送給當地小學做為營養午餐的食材,加入木耳和甜椒一起做成彩椒雞丁,或是和山藥煮成排骨湯,每道菜都能放進木耳增添營養價值。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木耳裡面最多含的營養成分就是鈣質跟鐵質,所以剛好給成長中的小朋友吃鈣質是最好的一個部分。」

孩子們開心準備吃午餐莊詠傑拿木耳回饋母校,也讓自家產業為當地做出貢獻。

TVBS記者 曾奕慈:「不論菜色怎麼變,社口國小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可以吃得到木耳,讓他們的營養加分小朋友木耳好不好吃(好吃) 。」

學生:「高麗菜加木耳非常的好吃。」

學生:「木耳它很新鮮然後脆脆甜甜的。」

要求品質 農業產業化

社口國小校長 蕭榮輝:「讓孩子了解在地的農業發展,而且也感受到周先生他的愛心,更感受到我們台灣人最良善的一個本性跟特質。」

為了證明品質莊詠傑通過有機農產品的檢驗,也拿到ISO國際認證和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書,也做出黑木耳飲等衍伸商品,只是有機栽培的木耳一年四季顏色深淺會有落差,這在過去曾經成了銷售上的挑戰。

木耳栽培農場老闆 莊詠傑:「會遇到消費者說,你們家的木耳為什麼每次的顏色都不一樣,每次的厚薄度不一樣。」

現在莊詠傑將木耳銷售給有品質要求的廠商,發展出更廣的銷售通路,不只讓農產品成為有價值的商品,也可望將傳統農業產業化,讓更多人見證台灣農作物的美好。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