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沉浮於臨海工業區的石化孤島 大林蒲遷村懸而未解

2019-07-25 20:40:10

石化業之於台灣,是過往經濟起飛的象徵,但背後卻有一群人,長期承受工業發展的苦痛。位於高雄臨海工業區的大林蒲,被891根煙囪,500多家工廠團團包圍,嚴重的空氣汙染讓「遷村」始終是地方和政府間的熱門議題,政府規劃遷村後在當地設立「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讓工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不過時至今日,包括遷村換地怎麼換以及地上建築的價值評估等仍未說清楚,這群石化孤島居民只能持續浮沉。

大林蒲,位在高雄小港區旁的靠海聚落,舊式平房建築,街道上車速慢、人不多,這是屬於南部鄉下的質樸。

騎樓下傳來悠揚琴聲,在地生活超過60年的秀菊姐,拿起板胡隨手就是一段,這是她平常的興趣,但更多的時間,必須和縫紉機作伴。

大林蒲居民 洪秀菊:「遊行或是抗議或是去台北,我必定要坐那個高鐵,所以要另闢財源。」

常常帶著婆婆媽媽走上街頭,秀菊姐是高雄要健康婆婆媽媽團的團長,抗議爭什麼?為的就是環境。

大林蒲居民 洪秀菊:「像平常你來的時候就會有,空氣有一種酸酸的,還會有一點,皮膚或是黏膜有過敏的人會有反應的。」

記者 李頂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六層樓高的頂樓,其實這個位置已經算是大林蒲地區的制高點,放眼望過去看到的這些鐵皮屋頂以及平房就是大林蒲地區,不過再往後看,你會發現大林蒲其實是被整個工業區所包圍的,現在後面這許多的煙囪,還是不斷排放出廢氣,即便現在已經是下雨過後,雨水洗滌過天空,但是往遠處眺望,還是灰濛濛的一片。」

中油煉油廠、台電發電廠,還有中鋼、台船、垃圾焚化爐一字排開,共500多家工廠,891根煙囪,將大林蒲團團包圍。

大林蒲居民 黃義英:「每五分鐘就有那白煙一直冒 ,那邊兩部這邊又兩部,它排出來的大概有苯......。他們跟我們講是那個水蒸氣,我們認為那是毒氣。」

石化重工業汙染集大成,從空中俯瞰,大林蒲彷彿工業區中的孤島,見證十大建設以來的工業起飛,卻也承受隨之而來的惡果。

大林蒲居民 洪秀菊:「(105年)那一次驗了1803個,結果肺癌、肺的毛病,那些有毛病的,佔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採訪這天,午後的間歇大雨,緩解了不少空氣中的刺鼻氣味,趁著雨勢稍緩,我們來到大林蒲鳳鼻頭南端,居民口中的最後一片淨土。

大林蒲居民 黃義英:「好,有看到了,孔越大蟹就越大隻,如果我們的孫子回來,我們帶來這邊玩。」

記者 李頂立:「在臨海工業區附近的海岸線,要不是充斥著消波塊,不然就是被當成填海造陸的基地已經開發了,像我們現在所來到的這邊,已經是周遭最後一片沙灘,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眺望到對面的小琉球,不過讓附近居民最擔心的是,連最後這一片沙灘可能也要守不住了,因為您可以看到在距離沙灘,大概100公尺處的地方,層層疊疊的都是貨櫃。」

大林蒲居民 黃義英:「因為國道七號要設在這邊,所以這些貨櫃為了就近,貨櫃就設在這邊。」

為了配合填海造陸的「南星計畫」,過去規劃國道七號,從大林蒲南星路作為起點,一路延伸到仁武和附近的大社工業區,填海造陸需要廢土,建造國道七號所產生的棄土砂石正好可以用來填海,但對當地人來說,這卻是一條「石化專用道」。

大林蒲居民 黃義英:「幾千幾萬次的車輛要在這邊跑,所以說移動汙染源,加上煙囪的擴散模擬加乘起來更糟糕。」

就怕現有汙染未解,又增加新的汙染源,居住品質如此惡劣,早在過去10多年前,鄰近的紅毛港遷村時,大林蒲就考慮跟進,高雄氣爆更讓遷村議題持續發酵,只是時至今日......。

政府官員(2016):「以表達政府的態度跟歉意,謝謝。」

2016年,時任行政院長的林全率隊,來到大林蒲為當地長期承受汙染致歉,獲得中央力挺的高雄市政府開始進行遷村普查,高達近9成的居民贊成遷村,不過後續啟動地上物的價值評估調查,從2017年9月至今卻沒有下文。

高雄市都發局副局長 王屯電:「民眾的私有住宅建築物調查部分,其實已完成到94%,後面還有一些沒有完成的。主要是因為找不到建築物的所有權人或有些民眾不願配合調查的,必須要等到行政院核訂計畫之後,我們才有辦法再繼續進行。」

大林蒲遷村換地,市府規劃住商地區「一坪換一坪」辦理,但大林蒲有124公頃,目前規劃的安置地加起來大約才50公頃,事關當地1.1萬戶、1.9萬人的權益,當地里長認為,相關計畫沒有說清楚、也沒有講明白。

小港區鳳興里里長 洪富賢:「一坪換一坪,夠了。一坪換一坪,(部分居民)不蓋房子他們可以,他們沒有建蔽率的問題。但如果住在這邊的人,要去(安置地)蓋房子,有牽扯到建蔽率的問題,真的要說清楚講明白。」

高雄市議員 林于凱:「他們當然很不放心,因為從過去土地徵收的例子,如果政府對於民地有需求,它可能是在最後一刻,怪手都要進場的時候,還沒有跟民眾達成協議。」

依據政府的規劃,遷村後將在原地設立「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朝向能源、物料循環再利用並引進綠色循環、高值材料產業,總預算上看1050億元,光是遷村費就近600億元,預計2028年開發完成,但這些建設有助於改善臨海工業區已病入膏肓的汙染嗎?

經濟部工業局組長 陸信雄:「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把裡面最常發生的,大家詬病的像廢棄物、廢水還有所謂的下腳料等等跟能源的部分,我們把它整合起來一起來做處理。」

高雄市議員 林于凱:「如果說要讓廠商啟動轉型的意願,你空汙費的徵收,大概是要到目前的50-100倍。」

石化業寫下台灣經濟的一片輝煌,卻也帶給高雄臨港工業區居民難以抹滅的危害,如果石化產業短期內難以退場,政府要如何輔導規劃產業升級轉型,將汙染可能降到最低,將是這些仍然沉浮在石化孤島的居民,最殷切的期盼。

李頂立 陳儒桓 高雄報導

標  籤
  • 追  蹤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