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09:16:11
台灣以農立國,但每年產出的農廢,大約就有300萬公噸,亂丟棄影響環境,燒掉又會產生空汙問題,怎麼辦?來看這些案例,盛產竹筍的新北,就利用碎竹機,把老竹加工變餐具,還有雲林,則有鳳梨葉製成衣服,有些農友自立自強,把不要的葉子,當作牛隻飼料,解決農廢問題。
水牛伸長脖子頭探出來,因為看到這輛貨車,就知道要加菜了。
大口大口吃,這些是農友們送來的愛心無毒玉米葉,牛牛吃飽喝足的同時,你能想像嗎,牠其實也在幫人類解決問題。
主播李作珩:「在我手上的這些是玉米葉,這是農民眼中非常頭痛的農業廢棄物,但是如果拿來餵養牛隻,就可以成為牠們的飼料。」
這裡是雲林土庫水牛安養中心,讓不再耕種的老水牛,能夠在這安享天年,但要飼養三頭水牛,加起來每天飼料就要100公斤以上籌措困難一度讓負責人很頭痛。
水牛安養中心負責人林家良:「每天起床就開始去找(飼料),有時候會找到墳墓,因為墳墓附近都是沒有噴農藥的,那我們才敢把它割完之後,再把它直接載回來,持續了大約三年之後,我們才發現說農田,雲林土庫褒忠這邊,種了很多甘蔗,我們就跟蔗農說可不可以我來撿。」
這方法農民也受益,因為看看這一株玉米葉,摘下來可以賣的玉米或是玉米筍後,廢棄物這麼大一段。
水牛安養中心負責人林家良:「這裡到...這裡(都是它的農業廢棄物),對農民只要這個果而已。」
過去這些不要的玉米葉很多農民用燒的,但可能帶來空汙問題,又或是丟在水溝,造成淹水影響水資源,丟在田間腐爛又會長蟲。
在地農民:「以前的話都是丟棄在田裡,可是發覺這種玉米殼丟到田裡的話,會影響土壤,所以後來慢慢找找到帥哥這裡,牛剛好可以吃,我們這些農用的廢棄物。」
水牛吃完葉子後的排泄物,還能再回歸大地作為肥料循環利用,這是最基礎的農廢再利用,還有些農業廢棄物更可能變成金。
主播李作珩:「換上這件衣服,是不是我整個人看起來都不太一樣了呢,您知道嗎這衣服的質料,竟然是從這個,鳳梨葉子萃取出來。」
衣服鳳梨葉怎麼想都很難連結在一塊吧,但是透過機器自動化取纖,放入一片片鳳梨葉,幫鳳梨「抽絲剝繭」,保留纖維成分,這台機器,每小時可以處理大約150公斤的鳳梨葉。
紡織所雲林分部主任林兼民:「因為它這個纖維上面有一些膠,把它包住所以我們要經過一些處理方法,把那個膠再去除掉,把裡面的纖維微纖維再把它變細,然後取出來。」
工研院工程師羅兆君:「才有辦法進到他們現有的製程裡面,去做紗線做成這種紗線,做成這種線材,從這個轉成這種線材,轉成這種線材的時候,後續我們現在國內相關紡織產業,他才有辦法用。」
滿桌產品衣服包包鞋子,都從廢棄鳳梨葉而來,聯盟串聯,科大縣府工研院紡織所在地合作社,就是要從原料加工生產一條龍,因為鳳梨是雲林主要農產品之一,而每年在採收過程當中,會產生至少2,000噸的鳳梨廢料,過去多半就地掩埋,或者交由清運業者處理,但現在製成商品多了經濟價值,還能提高農民的鳳梨產量。
鳳梨農民黃威騰:「這塊葉子這塊,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些,像是紡織業的半成品,紡織業的半成品之外,我們看還有甚麼其他甚麼可以利用,像我說的飼料渣料,又或者是人工皮革。」
鳳梨農民黃威騰:「以往會把這些苗放在田用,採收完這些苗把它粉碎,再讓它腐爛,然後腐爛完我們才會持續種植,但是粉碎到腐爛這個時間,可能快則一個半兩個月,慢則如果都沒下雨或甚麼原因,可能要兩個月至三個月,這段期間時間太久了,如果我們有辦法把整個植株利用,就是直接採收完,我們植株就取起來,我們可以縮短大概二至三個月時間。」
雲林縣農業處長魏勝德:「我們現在已經改為叫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雲林剛剛講的90萬噸那麼大的量,我們希望除了回歸農田肥料之外,我們也能多元化發展。」
廢棄物變資產,同樣在新北五股、八里,盛產綠竹筍,多數消費者只看到餐桌上的筍,但事實上要能種出來得先處理老竹,每年產量1萬2到1萬3千公噸,但是大約就有1,854公噸的廢棄老竹。
新北竹筍農:「一般就是砍掉之後攪碎或是燒掉,因為沒辦法再利用,它會妨礙到這枝生長。」
老竹高達6至12米數量又多,載運下山處理不方便,燒掉排放的黑煙引發民怨還違法怎麼辦?
碎竹機進駐竹園直接破碎後,竹葉碎竹用來覆蓋土或是變成有機肥,每一個部分都能再利用,而這些碎化過的老竹,也能做成綠竹栽培板綠竹纖維板,分別當作鹿角蕨、蘭花等作物栽培使用,又或是做成袋子餐具杯子,落實在生活中。
新北竹筍農:「以前的話我們都是,講真的就是燒掉沒有再做利用,這個碎掉之後的利用是有好處的,可以減少一些汙染,問題是機器有時候,有些地方是機器無法到的,像我們這邊還可以到,有些根本機器沒辦法到,我們都會想辦法來使用它。」
農作物零廢正夯,幫廢棄物找到新出路,你的垃圾可能是他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