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設定所在地
  • 北部
    • 基隆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市
    • 新竹縣
    • 苗栗縣
  • 中部
    • 臺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南部
    • 臺南市
    • 高雄市
    • 屏東縣
  • 東部
    • 宜蘭縣
    • 花蓮縣
    • 臺東縣
  • 外島
    • 連江縣
    • 金門縣
    • 澎湖縣
PM2.5 14低 2017/01/11 17:00
空氣品質良好,可正常從事戶外活動
01/11

星期三

20-22°C
01/12

星期四

18-23°C
01/13

星期五

16-18°C
01/14

星期六

14-15°C
01/15

星期日

14-16°C
舒適溫暖早晚較涼 西半部局部霧空品質差
21°C
臺北市
廢棄物綠能商機! 廢棄蚵殼、半導體封裝載帶變身「綠建材」

2025-02-26 09:21:20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現在不管在室內設計上,或是戶外空間的建材,都講求落實循環經濟。像是高雄的一間法式餐廳,就打造出全台第一座使用牡蠣殼,製成的無水泥牆面,而餐廳櫃檯則是融合中鋼爐石與蚵殼,透過3D列印技術製成。另外,半導體產業每年產生大量包裝材料廢棄物,現在也能透過特殊技術,製成擁有木質紋理的建材,不僅解決產業廢棄物問題,也替營建業提供了更永續的選項。

圖/TVBS
清新的大地色彩,柔和曲線設計,以永續環保建材,打造出優雅的法式用餐環境。

記者劉彥萱:「這間法式餐廳,大量使用環保永續建材,打造出全台第一座,使用牡蠣殼,製成的無水泥牆面,另外餐廳櫃檯,是融合中鋼爐石還有蚵殼,透過3D列印技術所製作而成。」

設計公司創辦人王斌鶴:「這個法餐裡面我們用了牡蠣殼,那它有3D列印,那有塗料的部分,那塗料部分我們有粗中細,那這個是用做了粗的牡蠣殼,那我們希望讓消費者,在感受這個空間的時候,有一種被自然包圍的感覺。」

餐廳使用近八成的循環建材,還利用回收材料製作藝術吊燈,最特別的是休息區的公共椅,還有餐桌桌腳。

設計公司創辦人王斌鶴:「它其實是把牡蠣殼跟中鋼爐石,透過3D列印的方式做列印,那它列印出這個曲線,其實是我們把法式的這種桌巾的概念,透過工藝設計的造型語彙,跟3D列印來呈現它。」

越來越多設計師,將廢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透過3D列印技術實現循環再利用。

設計公司創辦人王斌鶴:「我們不只是一直在製造廢料這件事情,而是希望融入到空間當中,讓廢料重生,這件事情是我們想表達的一個概念。」

廢棄牡蠣殼在台灣,一年可產出13到14萬噸,經過粉碎研磨再利用,大大提高附加價值。

圖/TVBS
建材科技公司執行長郭文毅:「台糖公司把西部沿岸的這個牡蠣殼,去做一些處理之後有分級,目前有三種規格,那我們利用這個中鋼的爐石,產生這個膠結的性能,然後去黏著這些蚵殼,然後形成一個3D列印的材料。」

粗中細三種規格的蚵殼粉,能替代水泥,與煉鋼廠的爐石粉混合,加入鹼液攪拌,透過3D列印經程式分析,路徑設計,一層層堆疊成型,變成全新產品。

建材科技公司執行長郭文毅:「它會比我們一般用模板的話,會更有機一點,那這個是它的特色,但是當然它這個,不是像塑料的列印,印了之後馬上就會硬固,所以它有一些列印的角度啊,尺寸等等的限制。」

郭文毅博士長期致力於,廢棄餘料的循環再利用,成功突破3D列印,最大傾斜角限制,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替建築設計帶來更多可能性。

建材科技公司執行長郭文毅:「可以用這些我們所謂的工業餘料,或是農業餘料來做建築物,當然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因為我們不需要再用,新開採的材料進來,那他們其實這些組合,重新組合的強度的話,都是可以符合我們一般安全的需求。」

設計公司創辦人王斌鶴:「嘗試挑戰無水泥,它的承受力跟它的承載力,或是它的結構性,基本上跟水泥的特性是很接近的,但最大的差別是減碳,是大幅地減少了碳足跡的這個碳里程的這個部分。」

工業及農業餘料,透過新科技有了新生命,而半導體產業的封裝材料,現在也能回收處理,變成有價值的建材原料。

半導體封裝材料公司總經理洪明郎:「整個盤子裡面的載帶,跟這個中間的扣,中間的這個軸心,我們都會做一次回收。」

將載帶進行回收分類,過去每年產生,數千噸不良的廢棄品,對業者來說是巨大負擔,如今找到解方。

半導體封裝材料公司總經理洪明郎:「對於半導體公司來講,他們有很嚴格的品質規範,最早以前這種塑膠是怎麼樣,丟棄然後埋起來,但是大家都知道,塑膠產品它是千年不會壞的,但是後來我們開始把這個東西,開始做回收,不良品或是次品,能夠做更高的運用,然後更有價值的產品,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

循環建材董事長鄭朋仁:「這個原料就是載帶的原料,經過粉碎以後,我們再經過我們的機器,粉碎就會造成一個顆粒來使用。」

圖/TVBS
將半導體封裝材料的下腳料,及食品容器再生塑料粉碎造粒,送進高溫熱力溶解,經過擠壓定型壓紋最後成堅硬的板材。

循環建材董事長鄭朋仁:「表面就像一般的就像木材一樣,整個看起來,就像是黑檀木的木材。」

建材擁有塑料的耐用特性,防腐防潮防褪色,沒添加任何木粉,卻具有實木的質感。

循環建材品牌創辦人鄭安茹:「它其實是沒有木頭成分,但是它利用塑膠,它有一個衍生的拉伸力,那這個拉伸力,就可以讓它有纖維的質感。」

第二代接班人鄭安茹,家族在半導體封裝材料領域,深耕近50年,但面對全球永續浪潮,她選擇轉型,尋求更具永續性的發展模式。

循環建材品牌創辦人鄭安茹:「公司本身的這個專業,就是在做半導體封裝材料的上游,對那所以我們其實大概使用,半導體封裝材料的,這個成分的比例上來講,大概有接近五成以上,在其他的這個再生料來講,我們也可以用,所謂的養樂多的這個料,然後還有像我們的食品容器,像咖啡杯蓋,這個壽司盒飲料瓶標,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再利用,再生的這個塑料,所謂的一般的塑木還有實木去比較的話,我們的減碳量大概可以達到,大概減碳40%到60%。」

景觀工程公司業務工程師陳科瑋:「它已經算是全台灣第一個,取得有透明碳足跡相關的,一些數據證明的一個,塑木的面材,它在做裁切,跟旋切的部分的時候,它都是可以依照,實木原本的施工的方式,去做進行,也就很好的可以搭配,我們原來在做鋪面的,架高器的這樣子的工法。」

採用百分百再生材料製造,全程也使用再生能源生產,在工廠屋頂裝太陽能板,用綠電生產綠建材,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也成功打入營建市場。

循環建材品牌創辦人鄭安茹:「冠德建設的永續工務所,還有像它的這個民權總部,都大量採用,我們這樣的永續建材,那在宜蘭當地,因為我們是在宜蘭生產,那當地有非常多的,所謂的民宿跟這個旅宿業者,戶外的空間像游泳池溫泉區,還有這個戶外家具,這些都是我們,大量應用的一個場域。」

矗立在宜蘭三星水田中,這間特色民宿,工人正在進行木地板鋪設工程,相較於傳統木地板,循環綠建材完全克服這些限制,耐高溫防水防滑,相當適合用在戶外地板,牆面和景觀空間等場域。

圖/TVBS
循環建材品牌創辦人鄭安茹:「塑膠的特性就是完全,不怕水不怕潮,然後我們又加了一些,抗UV的成分,所以可以讓它能夠耐曬,然後防腐防潮,不會有蟲蛀,還有這個褪色的問題。」

將工業廢料,轉化為永續建材不僅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也替營建業,提供了更環保,更實用的永續選項。

 

 

https://youtu.be/iaY5lSSS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