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0:29:07
短期來看,外來動植物,或許對本土生態及環境沒有立即危害,但長遠來看,對生物多樣性恐怕造成深遠影響。外來入侵的優勢種,可能會捕食原生物種,或與原生物種競爭食物、棲地,進而排擠,造成原生種滅絕。在防治上,需要跨部門合作,邊境檢疫是關鍵,以外來植物為例,當邊境檢疫人員發現輸入糧食作物中,有陌生種子,就要交給農業部農藥所進行鑑識,一旦發現是入侵植物,就要按照規定退運或銷毀。
拿著樹枝,在落葉叢中反覆翻找,目標物是體型不到三公分的小動物。
資深記者王皓宇:「台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帶我們來到高雄仁武公園,這裡是台灣有紀錄以來,第一次發現外來種溫室蟾的地方,不過溫室蟾平常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很難發現牠們的蹤跡,果然交給專業的就對了,他們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從落葉堆裡面抓到好幾隻。」
溫室蟾體長約莫1至3公分,大約就是半個拇指節長,放在手掌上,一眨眼,閃電般消失不見。
台南大學生環系計畫助理范智凱:「在我們的移除過程中又很難捕獲,因為牠的跳躍速度是比台灣的大部分的物種反應還要快。」
背部褐色,帶有深色斑塊及條紋,小小一隻,乍看無害,卻可能危及生態。
台南大學生環系計畫助理范智凱:「調查的結果發現牠其實在每一個入侵樣區,都是最優勢的物種,就是比起那些共育的小雨蛙澤蛙,牠的數量會明顯很多。」
研究團隊將捕捉回來的溫室蟾,經過負20度低溫冷凍後,再解剖進行食性研究。
台南大學生環系計畫助理范智凱:「去看牠的胃內容物,然後就是看牠的食性,吃什麼昆蟲。」
從胃裡面取出的食物觀察到,溫室蟾喜歡吃螞蟻等膜翅目,與當地小雨蛙的棲地和食性重疊,彼此有競爭關係,這有可能就是原生狹口蛙數量減少的原因。
台南大學生環系計畫助理范智凱:「牠的卵沒有蝌蚪期的,其實就是牠的卵,會直接從胚胎發育成那個小蛙,然後破卵出來,所以這個類型其實幾乎不用用到水,比如說台灣的蛙類,其實都需要下雨,然後會在不管是在泥地或者是在水裡面產卵,那溫室蟾這個東西,其實是在森林底層產卵就好,牠就會直接孵化成幼蛙,所以相較於其他的小雨蛙類,牠其實更容易適應乾旱的環境。」
林業署野生物保育科長高雋:「這些入侵種本身有些特質通常是競爭力很強,或是牠很隱蔽譬如說牠繁殖力很高,或是牠小時候你不容易發現牠,牠很容易在某一個新的地方,建立新的族群下來然後慢慢擴大,後續牠擴大之後就會占用到當地的資源,或是造成一些破壞,甚至是直接獵捕我們的原生的物種。」
這些不速之客,透過各種途徑叩關,大量繁殖後,恐怕一發不可收拾。農業部防檢署在第一線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活體外,植物也在守備範圍。
防檢署植物檢疫組組長翁壹姿:「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做判斷,這個作物種類的判斷的話,我們會後送到相關的專家去做鑑定,知道了這個作物的種類,那會配合它的生產國輸出國,去決定它的檢疫條件,那符合檢疫條件的才會通過檢疫,然後最後是能夠輸入到台灣來。」
農藥所組長蘇秋竹:「如果在港口檢疫,防檢署有檢測到疑似外來種子,雜草種子樣本他會寄到本所,本所雜草研究室是一個技術服務的單位,他會依據這個樣品來做型態鑑定,甚或進一步做分子生物鑑定。」
農藥所助理研究員王智屏:「這是從印度進口的,我們要看一下這有沒有其它雜草種子。」
田菁是優良綠肥作物,但從國外引進的田菁種子,常夾帶其它不知名的種子。有防檢署無法辨識的,就送到農藥所進行鑑定。
肉眼可辨別,還算好處理,不能辨別的,就翻書比對,透過顯微鏡觀察特徵。至於查無此種的,就得實際種種看。
農藥所助理研究員王智屏:「等到它長出葉子甚至到開花,可以確認說它可能是什麼科的植物。」
鑑定結果的正確性很重要,會影響進口商品退運或銷毀的命運。然而其實並非所有外來種都會造成入侵,但只要形成入侵事實,常常需要耗費巨大資源,還未必能根除。
農藥所助理研究員王智屏:「一些生物多樣性會受到影響,然後農林水產也會受到影響,連同觀光或者是健康也會有影響,(為什麼?)因為你看像有的有的外來植物,像銀膠菊它可能就是你人類如果吸到它的花粉,然後可能就會引起那個呼吸道的不舒服,那也有可能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外來植物入侵種不容易用化學防治方法來防治,可能農民就會用更多的藥劑去做處理。」
林業署野生物保育科長高雋:「一個生態系裡面的生物組成變成單一化之後,它其實比較容易變脆弱,這當然是學理上這樣子去講,一般人可能沒有辦法這麼理解,那用別的角度去理解是說,它有可能會造成農損,它可能會造成,原本賴以生存的這些自然環境有明顯的改變,那這些其實都有可能會回到民眾的身上。」
農藥所建立「輸入植物入侵指標風險評估」,包括野化風險、擴散風險、危害影響及防治可行性。
農藥所助理研究員王智屏:「種子的繁殖可能就是有風啊,或者是鳥禽類牠們可能吃一吃,然後就從那個排泄物排泄出來了,也有可能是有一些進口的雜糧作物大貨櫃進來,那可能就是裡面會有一些摻雜的種子。」
林業署野生物保育科長高雋:「一旦發現的話我們要儘早處理、儘早通報,還有機會可以把它限制在某些區域,這些外來入侵種建立了族群之後,你要把它歸零幾乎是很難很難做到的,所以在國際上很少有案例有辦法做到。」
外來種在台灣落地生根後就難清零,凸顯防患於未然的重要。建立更嚴密的監測機制,才能防止入侵物種持續擴散,降低對生態的殺傷力。